欢迎访问《湖南城市学院报》校报 - 湖南城市学院  
  
第237期 本期版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 |  文字版 |  订阅 |  返回首页
   

从清华大学“会游泳才能毕业”审视技能教育的缺失

查看:203

张璇

清华是国内最顶尖的大学之一。除了是一流的学术教育高等学府外,它还是一所拥有悠久体育教育传统的高校。近日,一则“清华大学要求2017级新生游泳达到一定标准才能毕业”的消息在教育界引起巨大反响。清华大学新校规规定,自2017级本科新生起,游泳将与毕业证绑定。新生入学后将进行游泳测试,不会游泳则必修游泳课,通过者才能毕业。

据悉,清华大学在90多年前就已提出“不会游泳不能毕业赴美”的要求,因受限于当时的现实条件被迫中止。此次新规出台,是清华大学百年来首次明确提出将游泳与毕业“挂钩”。游泳是一项实用的求生技能,其课程开设也存在高风险,清华大学却能顶住“压力”,开设游泳课程,这种高度重视学生技能教育的举措值得称赞。但仍有一些网友调侃道:“这一规定成为我不考清华的唯一原因”。

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表示,这条新规是校方经过长期调研,确定其“可行性”和“人性化”后才提出的。其“人性化主要针对两点,一是游泳考核标准可谓“低之又低”:不计时间为前提,只要用四种泳姿中的一种游完50米就算达标;二是因身体或心理疾病而不适合游泳的学生出示相关证明便可以免修。对此,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认为,清华大学重新把游泳纳入对学生毕业资格的考核要求,对全国高校都有借鉴意义。我们不必把关注点放在学校是否应该将游泳与毕业“挂钩”,更应注重此举措对学生技能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

反观其他高校,却少见此类“规定”出台,多数高校对学生的技能教育实属高度匮乏。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何在?就中国教育现状而言,在“以分为纲”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中小学几乎都局限于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只为在应试中取得高分,因而“高分低能”现象在中国学生中屡见不鲜,甚至大学生日常生活无法自理的极端案例也屡见不鲜。我国现行教育打着努力培养“学业智商高”的人才的口号,忽视了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基本技能的缺失。

考试作为甄别人才的方式本身并没有错,但执行时出现的偏差久而久之就导致了“填鸭式教育”的形成。考试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选拔方式,但不应成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手段。如果选拔手段能多元化,教育体制也将得到极大的创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渗透式教育主张“不拘一格的形式和途径”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自我发展,重视对实践技能的提升,这是我国教育亟需学习和借鉴的。

尽管学术教育才是高校教育的主流,但技能教育作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也同样不容忽视。高校授予学生技能教育,是对学生充满关怀的人性化教育理念。在技能教育被忽视的今天,清华大学能率先在教学理念上有所创新,将技能教育重新拉回公众视野,是对学生和社会的负责,这一点值得全社会的尊重和反思。

 


湖南城市学院 版权所有 订阅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536次访问,全刊已有1346939次访问